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党团建设 | 新闻动态 | 人才培养 | 科研交流 | 学生工作 | 招生就业 | 资料下载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机电一体化专业(2014) 专业介绍
2014年05月30日 00:00  

机电一体化专业(2014)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一定的风电和火电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与使用企业的相关岗位,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检修和管理等工作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

1.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立足专业基础教育,强调掌握各门课程的实验、设计、实训等实践性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要求学生能够获取专业岗位操作技能证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3.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5.掌握电厂动力设备、流体机械、风电机组监测与控制、风力发电设备等扩展专业知识。

6.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及程序设计、金属切削与设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数控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液压传动与控制、电机与拖动、机电设备维护与故障诊断、电厂动力设备、流体机械、电气设备、风电机组监测与控制、风力发电设备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制图测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课程设计、数控技术课程设计、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PLC)、机电设备拆装实训、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能力结构:具有机械零部件拆装、测绘和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的能力;具有较熟练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和编写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检测、故障诊断、维护、售后技术服务和管理的能力。

.专业特色:

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应用计算机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机电结合的新产品、新技术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够操作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精密机床,能够进行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同时掌握火电及风电机械设备的运行、维护及管理。

.毕业合格标准:

学制:3年,允许学生延期毕业,延期最多不得超过2年。

毕业合格标准:完成教学计划所要求的教学过程,毕业生获得的总学分应不少于133.5学分,理论课不少于97.5学分,实践环节不少于30学分,课外培养不少于6学分,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外语等级考试和相应的技能培训。

.专业课群组说明:

本专业课程群组如下:

修读职业基础学习领域课: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C语言及程序设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

修读职业技术学习领域课:机械设计基础、电机与拖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金属切削与设备、液压传动与控制、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气控制技术与PLC、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电气设备、电厂动力设备、流体机械、风电机组监测与控制、风力发电设备。

建议修读选修课:计算机绘图、机电一体化导论、工程材料、计算机控制技术、工厂供电、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自动控制技术、三维建模技术、材料成型技术、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选择本专业课群组中的职业基础学习领域和职业技术学习领域的全部课程,同时选修与之对应的选修课。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地址:中国·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长春路169号 |  邮编:132021  |  电话:0432-64807211  
版权所有©2013 东北电力大学·输变电技术学院